三国时期的吴国可谓是兵强马壮农业发达,因为吴国皇帝孙权牛配资,不仅善于打仗,也精通发展
孙权出生在邳州,小时候聪明绝顶,他的父亲孙坚曾经是东汉乌程侯,破虏将军,孙权的哥哥孙策也是讨逆将军,所以在孙权小时候就随着哥哥到处跑,可谓是见多识广,并且孙权非常爱读书,不管是历史,文学都跟广泛涉猎,就早就孙权文韬武略,据记载,孙权有一双碧眼,目光有神,异于常人。孙权精通骑射,年轻的时候骑马射虎,胆子很大。孙权性格开朗,也能容人,在父亲军队中名望相当高的,父亲战死后,孙权不停的个哥哥孙策出谋划策,让孙策非常惊讶,非常高兴。后来孙权被东汉朝廷封为讨虏将军兼太守,从此就掌握了江东实权。
200年孙策临终时把孙权托付给张昭,又把印信交给孙权,孙权没有让哥哥失望,全力经营江东,扩张势力,找机会称霸天下。
展开剩余74%孙权辅佐大臣中除了张昭和周瑜外,鲁肃也是孙权比较重要的大臣,他曾经也跟诸葛亮一样帮孙权分析过天下形势,叫“榻上策”,鲁肃说:现在汉朝已经恢复不了元气,想要清除曹操绝对没那么简单,需要我们现在安定后方,稳固自己的领土,等待时机我们再四处征讨,把长江两岸的领地占为己有,那时候就可以称帝号令天下了。这也是汉高祖创立的功业。
孙权也听了鲁肃的意见,开始稳固江东,解决了山越人,并且强大自己的军队,之后,孙权进攻长江上游的江夏太守黄祖。208年,黄祖的部下甘宁将军因为受不到重用投奔了孙权。孙权爱惜人才,把甘宁当成自己人,甘宁于是就向孙权提出“划江而治,二分天下”的目标。那时的江东兵强马站,粮草充足,提出这个计划,孙权更加有信心了。黄祖惊慌备战,最后被孙权的偏将军董袭杀了,后来黄祖的领土就纳入了孙权的版图里了。
208年,孙权自信满满地想继续占领荆州,这个时候曹操领兵南下,孙权联合刘备共同对抗曹操,于是就有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
那个时候的荆州牧刘表刚死,两个儿子又在闹矛盾,鲁肃就建议孙权派自己去劝说荆州的刘备,一起对抗曹操,之后再伺机夺回荆州。
鲁肃见到刘备的时候,提出联盟一起对抗曹操,没想到这个想法跟诸葛亮不谋而合,后来曹操在江东东进,形势很险,诸葛亮就和鲁肃一起见了孙权,并且对三方兵力做分析,曹操不利因素和江东水上作战的优势。孙权听了非常开心,立马召集大臣商议。恰好这个时候曹操送来书信,说自己领兵80万,要跟江东一决雌雄。孙权听了很不高兴,大臣都劝要不先暂时投降,孙权一气之下就走了,鲁肃追上去说,别人投降可以,孙权你不可以投降,只要投降你性命不保。鲁肃提议让周瑜过来一起商讨,周瑜力主对抗曹操,这就坚定了孙权的信心。
后来周瑜率兵出击,在赤壁跟曹操对抗,周瑜派黄盖用苦肉计取得曹操信任。黄盖先是假装投降,然后用10艘装满茅草,燃油冲向曹操军营,曹操大军被火攻死伤一半,曹操败走华容道,被迫向北撤退,赤壁一战,曹操元气大伤,于是三国鼎立的局面基本形成了。
222年,孙权封为吴王,定在昌都。曹丕为了加强对江东的管控,让孙权的儿子去魏国都城做人质,孙权总是找借口推辞,最后,曹丕就以这个为理由发兵攻打江东,孙权为了对抗曹丕,想刘备提出和好,双发又达成同盟,曹丕知道后,非常生气,亲自讨伐东吴,孙权后来采纳了徐盛的计策,用木桩和芦苇造了无数假的城楼,第二天,曹丕以为江东早有防备,不敢再次攻击,只能撤退。
229年,孙权趁魏明帝年轻,吴国和蜀汉的关系比较好,称帝建立的吴,改了年号为黄龙,这就是历史上三国时期的吴国。
孙权之所以叱咤风云,是因为他一直都知道只有不断强大自己的势力才能有机会去和别人对抗,所以孙权注重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此外还开凿了多条运河,不仅有运输功能还有灌溉功能。而且还不停地强调自己的将士要居安思危,加强警戒,勤俭节约。不仅如此,还发展航海事业,积极派人去扶南(现在的柬埔寨),交州建立友好关系,还派人出事南洋,与天竺(现在的印度)建立友好关系。可谓是能征善战牛配资,精通管理,每一步都是稳扎稳打
发布于:天津市犀牛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